BL小说

BL小说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 > 第558章 皇庄奏对(第2页)

第558章 皇庄奏对(第2页)

还有玉米冬麦轮作,实现一年两熟这个事,华北的旱田,一年两熟并非做不到,但他一般习惯将其称为两年三熟,比如第一年春天三月种粟米(小米),当年七月收获,十月再种冬麦,来年五月收获,然后六月再种大豆,当年十月收获,这勉强也算一年两熟,但除了冬麦之外,大豆只能算是杂粮。

如果真有一种新作物,能和冬麦两季轮作,并且还是主粮,那对长江以北的百姓来说,绝对是一件大好事。

王祯立刻就来了兴趣,老人家一大把年纪,都85了,还亲自跑去徐州去看那海外良种,正好遇到了来徐州办事的农业部左侍郎李贞,李贞也是读书人,又是农业部的高官,他当然知道这位王祯农书的作者,自己没事就看人家的书。

更何况王祯还那么大岁数,放在古代那就是个人瑞,见了皇帝都不用行礼那种,李贞自然不敢怠慢,连忙把老爷子请到府中一番攀谈。

王祯也总算搞明白了事情的真相,什么东海的仙岛和仙粮都是假的,果然是百姓以讹传讹,但东海对面有个黎洲却是真的,相传是蚩尤九黎部遗族迁徙的地方,玉米并非什么仙粮,但确实有这种粮食,李贞还拿出了实物给他观看,王祯自此再无怀疑。

不过他又听说那些黎洲作物的种子,并没有全都送到徐州来,还有一些被留到了建康,据说是不适合在北方种植的东西,王祯对此大为好奇,当即提议想去建康看看。

李贞顿时高兴地笑道,“陛下每每论及农事,必然会提及老先生和老先生的那本农书,可真是简在帝心啊,若非得知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,不方便四处走动,陛下定然要辟老先生入朝为官的,说不定先生就是我大明的首任农业部尚书。

“这次老先生愿意前往京城,若陛下得知必然会欣喜不已,陛下可是早就盼着能见先生一面呢。”

王祯闻言顿时捋着洁白的长须叹了口气,然后才说道,“陛下如此改革吏治,废三省六部,改两院一阁,也是老朽未曾想到的,不过陛下能专门设立一个农业部,可见对农事的重视,有如此贤君在朝,老朽也足以欣慰了。”

李贞当即又说道,“其实陛下的吏治改革,也并不算出格,以往历朝虽没有那么多部,但该有的有司其实一样也不少,比如九卿,这农业部的前身,不正是九卿里的司农寺,还有以前的大司农吗。

“现在设立的这许多部,无非是将九卿换了个名字,与六部重新划分了一下职权而已,以往六部和九卿加起来,也有十五个部门呢,现在我大明新朝的政务院,同样是十五个部,不多不少,还是和原来差不多。”

王祯这次听完只是点了点头,并没有再多说什么,他不是明朝的官,更是年过八十五,土已经埋到脖子的老家伙,朝堂上的事,他还是少操心点好,要不是这次鲁锦从海外弄来的粮食实在让他感兴趣,他都不见得会去建康见皇帝。

于是当年二月,李贞来徐州送完种子,挑选好用来试种新作物的农场,交代完推广技术的注意事项,便带着王祯一起回了建康,与王祯同行的还有他的一对重孙和重孙女。

这都是他那个长孙王晖的主意,得知老祖要去京城,而且可能见到皇帝,立刻派遣一双儿女随老祖同行,一来是为了彰显孝心,毕竟老祖岁数那么大了,派两个小辈随行服侍很正常,二来万一有机会见到皇帝,也可以让两个儿女在陛下面前露露脸,说不定陛下一高兴就赏个官做呢

王祯自然知道他那长孙打的什么心思,不过也只是叹了口气,便带上两个孩子一起去了京城,儿孙自有儿孙福,他不介意带上两个后辈,但能有什么结果就只看他们自己造化了。

而在建康这边,农历二月,鲁锦还真在种田呢,一来是天子亲耕,为天下人做表率,二来鲁锦真有个皇庄,当然,他弄皇庄不是为了像老朱一样,就图地里那点粮食,主要还是为了食品安全,在皇庄里种菜养猪,放牧牛羊,给皇宫提供伙食。

古代养猪的猪圈多和旱厕建在一起,猪吃人粪长大,猪长大了又给人吃,这样人粪里的寄生虫就到了猪的身上,然后又从猪身上回到了人的体内,人畜交叉感染,这样的猪肉,鲁锦当然不敢吃,万一染上寄生虫可就芭比q了,所以他才弄个皇庄,养干净放心的猪。

再加上今年还弄来许多美洲作物,尤其是番茄、辣椒、土豆、红薯、生、向日葵这些东西,鲁锦可早就馋这些玩意了,因此特意来皇庄嘱咐了一番,不仅亲自耕了几亩地,还亲手划分了菜地,交代每块地今年用来种什么,等今后自己要经常过来检查,反正就在城外也不远。
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李贞带着王祯这老头一起回到了建康,正好叶兑也从台州赶了过来,于是鲁锦就直接将两人叫到了皇庄里来召见。

两人都没想到这位驱逐鞑虏,再造中华的皇帝陛下竟然如此年轻,鲁锦到今年才刚刚虚岁28,再加上他是现代人,本来就比古代人吃的好,又没受过什么苦,就更显年轻,完全看不出像是快要三十岁的人。

更让两人惊奇的,还有这位皇帝陛下的学识之渊博,不论是农业还是机械,又或是天文地理和军事,他两人不论说什么鲁锦都能接的上,而且说出的许多观点更是两人都不曾听过的,顿时更将这位陛下惊为天人。

什么植物庄稼也分公母,如何杂交获得高产良种,还有王祯农书里记载了各种各样的肥料,到了鲁锦这里就被总结为氮磷钾,还说王祯总结的那些肥料种类,也只是杯水车薪,真的要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,还得想办法搞合成氨。

两人自是听不懂这些东西,叶兑这时也好奇的问道,“在下来时看见城东已成了一片工地,还有堆砌如山的砖瓦,又有许多匠人徭役劳作其间,陛下这是要营建新的宫室?”

鲁锦闻言立刻纠正道,“那不是徭役,而是建康城中的居民,朕是了钱雇佣他们做工的,可不是白使唤徭役。”

叶兑当即道歉道,“是在下口误,还请陛下勿怪。”

鲁锦摆了摆手,这才说道,“城外正在建的,是一座学宫,当然先生说它是宫室也不算错,等竣工之后,朕确实打算先将其当作皇宫和朝廷办公之所使用,不过这都只是临时的。

“等将来迁都之后,这座学宫就会改为南京的一所大学,就如同从前的国子监或者太学那般,但今后的太学不会只有一座。”

王祯当即道,“治国最要紧之事,莫过于农事和教育,陛下如此重视农事和教育,真可谓圣天子也。”

而叶兑却惊讶道,“陛下想要迁都,迁去哪里?”

()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